新闻中心

会员快讯

专利代理师入行感悟
发布时间: 2024-10-09  来源:西安佩腾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作者:寇蓓琪   阅读:1574

三个月的试用期如同白驹过隙,在过去的三个月里,我作为一名专利代理师助理,不仅深入学习了如何撰写一份合格的说明书,还对专利代理领域获得了更进一步的认知。我意识到,成为一名优秀的专利代理师,不仅要掌握说明书的撰写技巧,还要具备对技术、法律、逻辑、语言以及客户沟通等多方面的综合驾驭能力。

一、技术洞察:从表象到本质的跨越

起初,我以为说明书只是简单地描述技术细节和操作步骤。然而,随着实践的深入,我逐渐意识到,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透过纷繁复杂的技术表象,洞察其背后的创新本质。

这要求代理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沟通能力,三者有力结合才能准确识别或挖掘提炼出发明创造的核心价值和创新点,进而将发明人的技术构思转化为法律可识别的形式,确保发明人的创新成果得到有效保护。

二、法律思维:技术与法律的融合

根据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说明书应当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事实上,说明书不仅仅是技术的展现,更是法律保护的基石。在撰写过程中,代理师在法律思维的指导下,需要确保每一个技术细节都能在法律的框架下妥善安排。

这要求代理师不仅要熟悉专利法的相关规定,还要能够灵活运用技术术语和逻辑结构,使说明书既符合技术规范,又满足法律要求。

三、逻辑构建:从模糊到清晰的转变

说明书的撰写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逻辑构建过程。首先,根据“背景技术-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具体实施方式”这一结构搭建框架,其中,背景技术的介绍要全面且客观,为技术问题的提出做好铺垫;技术问题要客观明了且与创新点相匹配,确保可以突出技术方案的创新点,若技术方案的创新点较小,则技术问题的定义一定要落脚到创新点的细分领域,以确保突出技术方案的创新点;技术方案是核心,要确保可实施性和可重复性;有益效果则是对技术方案的肯定,需客观、具体地说明其带来的改进或优势,凸显创新的价值及意义;具体实施方式中要详细阐述技术方案的具体实现方式,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技术方案的整体结构和实施步骤,同时,多种不同的实现方式之间搭建层层递进的逻辑框架,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实现方式之间的改进之处。

这要求代理师具备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统筹全文,合理布局,层层递进。

四、语言表达:精准与简要的并存

说明书的语言,是科学与法律的融合体。每一个词汇的选择都至关重要,既要准确传达技术信息,又要避免法律上的歧义。因此,需要反复推敲、斟酌字句,使用最简练的语言,描绘出最清晰的技术画面。

这要求代理师熟练运用专业技术术语和法律用语,确保说明书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同时具备较强的文字组织能力,将复杂的技术问题转化为准确且易于理解的语言表达,将高深的发明构思跃然纸上,减小审查员的信息获取成本。

五、答复审查意见:智慧与耐心的较量

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新颖性审查意见通知书以及多篇补正通知书的答复工作。

这要求代理师在面对审查员的质疑时,冷静分析,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补充实验数据、调整描述方式等手段,有效回应审查意见,避免被审查员的思路带偏,最终陷入自证陷阱。同时,代理师通过答复审查意见,不仅可以总结答复思路,还可以将答复所学用于完善撰写说明书的逻辑思维。

三个月的试用期,成长与收获让我惊叹不已,这离不开我对于专利代理行业的热爱,离不开我对于热爱的不断投入,更离不开专利代理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所以最后,我想谈谈专利代理行业人才培养模式之“传帮带”的魅力。

初入职场,我所从事的工作属于教培行业,其人才培养模式契合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通过一周左右的集训,便可迅速掌握工作要领的八成,让新员工迅速融入并满足岗位的基本需求。然而,在专利代理行业里,却以其独有的“传帮带”人才培养模式,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

“传帮带”的字面意思即传授、帮助、带领;老人向新人传授撰写专利申请文本的技巧,帮助新人构建严谨的逻辑思维,带领新人成为创新成果的守护者。在实际的带教过程中,老专利代理们以师者的姿态,对不同的新人进行差异化带教,从技术洞察、法律思维、逻辑构建、语言表达以及中间文件的答复等各个细分部分都进行手把手的教学,倾囊相授,致力于将每一位新人培养为合格的专利代理师,任何一个带教的细节之处都倾注着前辈们的心血与智慧。

“传帮带”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我逐渐意识到,专利代理师的成长之路遵循着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螺旋式上升轨迹。专利代理师在撰写的底层逻辑上不断磨砺,在传递经验上不断精进,每一篇案件的撰写都是一次新的尝试与挑战,每一次带教的过程,于新人都是一次知识的积累,于老人更是一次知识的跃迁。专利代理师们不断经历着萌芽期的积累、成长期的反思、成熟期的飞跃,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每次循环都是在前一次循环基础上的进阶成长。正是这样的过程,让专利代理师们能够不断完善自我,成为全面发展的“六边形战士”。

对于我,有幸进入以人为本的组织,有幸得遇良师,组织仔细盘点我的基础,针对性制定科学的试用期培养计划,匹配带教老师。带教老师秉持“传帮带”的人才培养模式,严格遵循试用期培养计划,引领我不断成长。带教老师带着我学习《专利法》及《专利法实施细则》,深入分析法条并结合法条分享她的工作经验;带教老师带着我与客户深入沟通,分享与客户沟通的技巧;带教老师带着我完善专利申请文本的撰写逻辑,告知我申请文本构建的原则之一是降低审查员的阅读成本;带教老师带着我逐字逐句进行专利申请文本的修改,强调着每一词每一句都可能成为创新主体的矛或盾;带教老师带着我整理中间文件的答复思路以及反向思考审查员的审查思路,以确保创新主体的权益得到最大程度的维护,分寸必争;带教老师带着我进行不同阶段的工作复盘,教会我专利代理行业的学习之法;带教老师带着我在日常工作中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告诉我好习惯是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可以走地更加轻快。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我获得了更好的成长。当我问及带教老师的带教秘诀时,带教老师说,“我曾经也是被如此培养的”,那一刻,“传帮带”的意义具象化,匠人精神在不断被传承着。

回顾试用期的学习历程,我清晰看到自己取得的进步,但与此同时,我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诸多不足。前路漫漫,曲折是难免的,但每一步都坚定向前。作为一名专利代理行业内的新人,我将享受此后每个阶段的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成为一名优秀的专利代理师,成为“传帮带”精神的传承者。